冬至饺子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冬至饺子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冬至饺子作文1冬至到了,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有句民谣是“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所以,今天中午一放学,妈妈就说包饺子,并且牟星宇妈妈也一起过来包饺子。我高兴的说:“我们也学包饺子,妈妈同意了。
我们先学第一步,妈妈教我们把面放在盆里,然后一边往面粉里浇水,搅动面粉和面,我照妈妈说的做,可是一会儿两只手就被粘住了,妈妈往我手上撒了一些干面粉才把面弄干净。原来看妈妈和面时觉得很简单,现在觉得真难啊!在妈妈的指导下,我们笨拙的把面终于揉到一起。
第二步是切馅,今天的馅是藕和胡萝卜的,我们先把藕和胡萝卜插成细条,又剁成沫,然后阿姨放上较好的肉和佐料,馅就弄好了。
第三步是揉面和擀皮,首先妈妈在面板上把面揉匀,切成四小块,又把一小块面拉成长条,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再把小段压扁,擀成一个一个小面片。我们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做起来,可一到我手上,它们就变得不听话了,尤其是擀面片,我右手拿着擀面杖,左手拿着面饼,可是怎么擀也擀不圆,不是粘在面杖上,就是不听使唤地擀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我说:“唉,真难”。妈妈和阿姨包着水饺说:“挺好,挺好”。听着她们的鼓励,真希望擀得一个比一个好。
第四步就是学包水饺了,我把面片放在手上,又用勺子弄了一点饺子馅,可是这边捏好,那边漏馅了。我想:我再包一个,要少放一点馅,我捏好一看,没漏馅,可放在那,就像一个半圆的面饼,真难看。妈妈看我泄气的样子,就手把手教起来,他让我拿起一个面片,放上馅,然后把皮合起来,先再中间一捏,在向两边一捏,直到没有缝儿,我包了一个又一个,妈妈说我有进步,我心里美滋滋的。
在我们共同努力下,饺子终于包好了。这时,锅里的水也烧开了,我还学着大人的样子煮水饺,一会功夫,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就端了上来,我吃了一个水饺,觉得今天的饺子格外香。我第一次包饺子,真开心啊!
冬至饺子作文2每年的除夕夜,就像在举行一场盛大的演出,而饺子,则是演出的压轴大戏。因为啊,它是最能体现年味,也是最吸引我的菜品了。
三鲜、白菜、大葱、虾仁、瞧瞧这些馅料,简直就是百吃不厌啊,想到白花花、圆滚滚的饺子冒着热气,整齐地躺在盘子里,在灯光的照耀下,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咬上一大口呢。
大家都知道很多地方包饺子都喜欢包白菜馅的,这是为什么呀?是因为它最好吃吗?当然不是,这个也是有原因的——白菜和“百财”是谐音,所以到了新年时,人们尤其爱包白菜馅的饺子。都希望未来能发财吉祥。白菜,自然也就成了饺子馅儿的最佳人选。
提到饺子,你们一定会想到新年,不过可不光过年的时候会吃饺子。还记得那句俗语吗?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记起来了吗?冬至也要吃饺子,不过话说,吃饺子真能治耳朵吗?那就要从这个传说说起了。
你们知道张仲景吗?他是汉朝的一位神医。相传,他有一年冬至这天回家乡,看到穷苦的老百姓们又冷又饿,很多人的耳朵都冻伤了,很是难过。于是他就支起一口锅,煮了很多羊肉、辣椒,还有一些驱寒的中药材。哇!简直是香飘十里呀。吸引了很多老乡过来。张仲景非常聪明,他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大家吃的方便,就用面皮把这些料包起来,煮熟了给大家吃。面捏成的形状就像耳朵一样,这个秘方就叫“娇耳汤”,又好吃有效,大家吃完之后浑身发热,耳朵也不疼啦。然后大家就把这种做法流传下来,“娇耳”也就变成“饺子”了。
那么称为“国食”的饺子,真的是全民都在吃吗?没错,不过还是北方人吃得比较多。我们北方还流传着一句话:好吃不过饺子。虽然现在的我们可能觉得比和饺子好吃的美食多了去了,不过,在旧社会能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饺子,对很多人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呢。
冬至饺子作文3一大早,手机上就收到好友发来的冬至祝福语,办公室的同事谈论着中午包什么馅的饺子,而自己的冰箱里早已储藏了足够的饺子来过这个冬至。其实头天下午一下班母亲就打来电话让回家吃饺子,到了家里才知道,母亲冬至那天要血透,为了让我和父亲吃上饺子,她一大早就去超市买了肉,又去菜场买了韭菜,连和馅、擀皮带包饺子,忙活了整整一下午才包好了这一百多个饺子。吃饺子的时候,母亲叮嘱道:走的时候多带些,冬至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不然这个冬天会冻耳朵的。母亲总是这样什么事情都要为我想周全。
记得小时候,父亲总出差,母亲刚修完58天产假,就带着襁褓里的我挤班车,没有座位,母亲怕挤着我,总是用尽全力在拥挤的人群中为我撑开一个小小的空间,而母亲需要保持这种姿势40多分钟。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母亲的呵护下,伴随着轰轰的车鸣声,我慢慢的长大了。
沟里的冬天特别冷,每到秋天母亲都要托人买当季的新棉花,一针一线的为我做棉袄,边做棉袄还边叨叨着:新棉花暖和,不挨冻。但我总是嫌母亲做的棉袄样子老气,不如同学新买的好看而抱怨母亲,那时的自己哪里知道正是母亲的新棉袄,让自己在寒冷的冬天从来都没有挨冻。
04年,母亲被确诊患了尿毒症,虽然母亲积极配合治疗,但得病后的母亲身体大不如以前了,母亲并没有自暴自弃,还参加了老年大学唱歌班,学习钢琴,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为了给我和父亲宽心,还时不时的安慰我和父亲:我会按时吃药的,家务活我会量力做的。但每天还是照旧,早早起来买菜做饭和得病以前一样照顾父亲的饮食起居。
最近,母亲从病友那里学来了一种织披肩的针法,逼着父亲开车拉着她到城西客运站的毛线批发市场买毛线,为我织披肩。母亲用了一个星期才把披肩织好,当我围着披肩站到镜子前的时候,母亲眼里流出了一丝亮光,满眼浓浓的母爱,嘴里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还计划着再为我织一条。
冬至这天,母亲躺在透析床上,吃的午饭是饺子,我在家里的午饭也是饺子,每吃一口饺子耳边就会想起母亲的叮嘱:冬至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不然这个冬天会冻耳朵的。母亲的爱伴随着这一颗颗冬至的饺子,填满了我的胃,更温暖了我的心。
冬至饺子作文4我的家乡冬至要吃饺子,因为“冬至不端饺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春节更是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因为饺子谐音“交子”,寓意:新旧交替,万象更新等;元宵也要吃饺子,因为儿女们要外出工作了,父母包上一顿践行饺子,这才有了“上车饺子下车面”的习俗,寓意:壮行和牵挂。
今天正是春节,所以我们一家人都要坐在一起包饺子。做饺子时,要先和面再剁馅。妈妈先把一些面粉放入盆中,边放水边搅拌,直到把所有的面粉都拌成面碎,然后再把所有的面碎都揉到一块,俗称“和面”。最后把面盆盖起来,俗称“醒面”。
爸爸把买来的新鲜瘦猪肉先切成小块,葱切段、姜切片 ……此处隐藏5978个字……哈……”
我们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这样也挺好啊,放在冰箱里,我们可以多吃一顿呢。”爱人笑着说。
“只能这样了。”
我们两个一人提着一大包,并肩走着,爱人还不时地跟我说着话。
回到家后,我对爱人说,“今天中午的饭由我来做,你歇歇吧。”
“真的?”爱人调皮地笑了笑,“那好吧。”
我一边做饭,一边在想:近段时间,尤其是自从父亲住院以来,自己天天往医院里跑,所以,家里的事就操的少了些。爱人除了照顾孩子外,还主动买菜、做饭等,把大部分家务活都做了。想到这些,我的心里热乎乎的。我擦了擦眼睛,继续想着:待父亲好些了,自己一定多抽点时间陪陪爱人和孩子,亲手做些他们喜欢吃的,来好好补偿补偿他们。
“溢锅了。”爱人喊了一声。
我立马清醒过来,“呵呵,差一点啊。”
不一会儿,儿子放学回来了。
开饭!热腾腾的饺子上桌了!
今年冬至的这顿饺子,我们都吃得特别香,特别有滋有味。一盘饺子下肚,我感觉心里更热乎了。
冬至饺子作文13众所周知,冬天里最冷的一天就是冬至,冬至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
记得我第一次过冬至节,是在一个周末。
那天早晨,我还在床上做美梦,姥爷叫我,说让我跟他去买菜。我一骨碌就爬了起来。我们到菜市场后,姥爷又领着我来到一家猪肉店,我以为今天要吃回锅肉呢,但姥爷却让卖肉的人把肉剁碎,难道今天要吃饺子吗?不出所料,今天的确是要吃饺子。
我问姥爷:“今天为啥吃饺子吗?”姥爷回答我:“宝贝,如果今天不吃饺子的话,你的耳朵就没了,要不这样,你和我一块儿包饺子,不过,你自己包的饺子自己吃。”我这才知道冬至这一天要吃饺子的,我很爽快地答应了,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包饺子。
话不多说,姥姥准备好肉馅和面团,我们就要包饺子了。厨房里,我学着姥爷的样子,把饺皮放在手心,挖了一勺肉馅,放在饺子皮上,两边对折,手使劲一捏,没想到,饺馅全挤了出来,我看姥爷已经包好一个饺子,准备包下一个了,我想:如果我把肉馅放少一点,不就不会挤出来了吗?我把饺皮打开,挖出一半肉馅,再捏在一起,可我一看,这哪像小耳朵呀,咋看都像月亮,我放弃了。后来,我脑子又有一个新的想法,我把一勺子的肉馅放在一个饺皮上,我又拿了一个饺皮放在上面,然后沿着边捏住,一个像太阳的饺子大功告成了!
姥爷哈哈大笑:“你把饺子包成啥样子,你耳朵就会长成啥样子。”啥?我可不希望我的耳朵长成太阳的样子。姥爷看我还想包饺子,他就手把手地来教我,有“师傅”教,我自然很快掌握了“技术”,我不仅学会了包饺子,还包了十几个呢!
那天,吃了热腾腾的饺子,果然,一个冬天,耳朵没有冻掉。我到现在喜欢过冬至,冬至是一个热气腾腾的节日,是一个有爱的节日,我们与家人相守在一起,包饺子,煮饺子,吃饺子,既暖心又暖身体,这才是最温暖的时刻。
冬至饺子作文14东汉时候,南阳有个张仲景,是个名医。他医术很高,不管什么疑难病症,都能手到病除,人们称赞他是妙手回春的医圣。
张仲景在长沙做官,那年告老还乡,正是冬天,寒风刺骨,雪花飘飘。他走到白河岸边,看到那些为生活东奔西走的穷乡亲们,面黄肌瘦,衣不遮体,有好些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很难受。
张仲景一到家,登门求医的人很多,他虽然很忙,可是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乡亲。他叫他的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个棚子,盘上大锅,在冬至的那天开了张,给穷人舍药治冻伤。舍的药叫“祛寒娇耳汤“。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熬,等煮好后,把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的“娇耳“下锅。然后分给来讨药的人们,每人给一大碗汤,两只娇耳。人们吃下娇耳,喝了祛寒汤,只觉浑身发暖,两耳生热。
再说,张仲景在长沙做官的时候,经常为当地百姓治病,受到那里百姓的爱戴。他告老还乡后,长沙的百姓想念他,每年推选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带着乡亲们的心意来看望他。那年,张仲景身患重病,长沙老人说:长沙有一穴好地,想叫他寿终时葬在长沙。南阳的人哪里肯依?两下里就为这事争吵起来了。张仲景说:“我吃过长沙水,不忘长沙父老情;我生于南阳地,不忘家乡养育恩。我死了,你们抬着我的棺材,向长沙方向走,灵绳在哪里断了,就把我葬在哪里算了。“众人一听,也不再争论了。
那年冬至那天,张仲景离开了人世。长沙来了许多人吊丧,并要把他的尸体运到长沙去。遵照他的遗嘱,南阳和长沙的人抬着棺材上路了,走到当年舍“祛寒娇耳汤“的地方,灵绳忽然断了。众百姓忙打墓,下棺,填坟。你一挑,我一担,川流不息,昼夜不停,把张仲景的坟垒得很大。又在张仲景的坟前修了一座庙,这就是现在的医圣祠。
张仲景是冬至这天寿终的,又是冬至这天开张舍“祛寒娇耳汤“的,为了纪念出国这一天,每年冬至家家户户都包饺子吃,并说冬至吃了饺子,耳朵就不会冻掉了。
冬至饺子作文15还在儿时就知道冬至这天必吃饺子,当时不明白其中的真正含义,只记得妈妈的那句话: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那个年月饺子是很好吃的食品。
一般情况下是吃不上的,所以很期盼冬至的到来可以有饺子吃了,这是我家的传统习惯一直沿续到现在。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程,古老的传统文化节日,不断的被国民所认同和传承。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
民间谚语:冬至到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辞官回家乡时正值冬季,他看到乡亲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搭起医棚;支起的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分给来求药的每个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妖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人们学着“妖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医圣张仲景距今已有1800年了,但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现今人们讲究进补养生保健,在严冬季节里进补是多数人的选择。从中医养生方面讲,冬令进补也是在冬至前后;三九天开始。民间早就有“冬补三九”的说法。冬至是数九的开始,因此民间认为,在冬至前后进补为最佳。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九寒天”,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的说法。
《九九歌》就是从冬至这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