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5-07-18 13:19:30
【精品】语文教案7篇

【精品】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的图文资料、小发明、小创意等。

2、教师准备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与发明事例的资料或课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展示事例,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或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

2000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课件出示乌龟壳、小提琴,播放小提琴优美的旋律)

(音乐转换为沉重的曲调,教师语气沉重地讲述)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驼鸟等少数动物种类。1859年英国移民带去20多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那里没有虎、豹、豺、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到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实发生了一场“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自主选择交流的伙伴──交流内容相同的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

自主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教师适当引导激励上台少的同学,善于发现突出典型并积极向组员推荐。

三、全班汇报,互动交流

1、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语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来激励学生;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实践探究。

2、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励:全班鼓掌、打节奏为获奖同学唱一支歌曲。

四、同桌互说,强化提高

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认为最出色的同学学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教师巡回指导。

语文教案 篇2

【课题】始业课

【课型】讲授【第1教时】

【教学目的】

1、师生互相初步了解,沟通,并学习口语交际—介绍。

2、明确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3、让学生明确本科目的学习要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与学生沟通感情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与学生沟通。

姓名爱好学习新东西赠言

二、学生自我介绍

姓名爱好星座博客

三、了解学生语文学习方面的情况

1、爱学语文吗?喜欢上语文课吗?

2、看过哪些课外书?课代表调查

3、爱写作文(日记)吗?周记

4、以往的语文课是怎么上的

5、最喜欢语文老师怎么上课

四、明确语文学习的要求

守纪(一切与课堂无关的)、听讲(听课、发言、讨论)、作业(必做、选作加分、练字)三方面与学分、作业本(预习、听课笔记、课后作业)练字本作文本

【作业布置】

抄写诗词三遍

【教学反思】

【课题】《永远的校园》【课型】讲授【第2教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北大,走近北大,感受北大,思考北大

2.借助演讲、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思辨说理的能力

3.对比谢冕心中的北大与现实中北大的差异,并揣摩这种差异的根源,从而树立正确的大学观、人生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脉络,抓住作者的行文线索;

2、感受北大的人文精神,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思索自身发展进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永远的校园”中“永远”的涵义;

【教学过程】

预习:诵读文章,感知大意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刚来到我们的学校学习,我想问一下,同学们对自己曾经的母校印象如何?对我们的新学校感觉怎么样?好,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位在自己学校里一待就是半个世纪的老人,在他眼里,他的母校——北京大学是怎样的印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谢冕的《永远的校园》。

2、背景资料

谢冕,著名作家、诗人,北大文学院教授,自他大学毕业以后,就一直在北大任教,一待就是50多年。有没有同学知道北大的历史由来?

北大,全称北京大学,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成立于1898年12月,是清末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的产物。1912年5月,改称北京大学。严复是第一任校长。北京大学也是“五四”运动的发祥地,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一些核心人物,如胡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都曾在北大任教。后来为了纪念“五?四”运动,继承“五?四”精神,北大就将“5?4”定为校庆日。

3、课文研读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下课文,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作者在前5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校园在他眼中是怎样一个概念?(写了谢冕对北大美丽景色的真实感受。在文中主要是表层的概念,在他眼里北大校园是既具体又抽象的。)

②第6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如何?

(着重针对第6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我同样拥有精神上的一座校园”所起到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里作者从具体的校园走向了抽象的校园。)

③作者在7—12自然段谈到了哪些抽象的校园精神?< ……此处隐藏3281个字……上学。先寄两百元给你交今年的学杂费。

指名读,反复读,每次读后回答:你从信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③这封信给我带来了希望,我太高兴了。

齐读第三自然段:

那天,我哭了一夜。不过那是高兴的泪,第二天我就可以上学了。

④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从那以后,我几乎每月都能按时收到汇款。”特别强调“几乎”“每月都”,再读这一句。

2、 大爱-------(重点品读第五自然段)

过渡:几年过去了,由于刘爷爷的爱心付出,我也就心安理得地用刘爷爷的钱继续着我的学业,从来不曾考虑过这200元钱对于刘爷爷来说意味着什么。直到真相大白的那天……

齐读全段后学生自由品析。

A、课件随机出示:

“从我升入初中那天起,刘爷爷除了汇款,再没来过一封信。”

指名读,从这句你了解了什么?

隐隐约约觉得有事情发生了,我决定去看刘爷爷。

B、课件随机出示:

“我按照信封上的地址来到了一个拥挤的大杂院,院里密密麻麻住着几十户人家。”

强调带点的词:拥挤的大杂院、密密麻麻住着几十户人家

这些词说明什么:刘爷爷并不富裕,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C、课件随机出示:

“刘爱欣?那个捡破烂的老头儿?”

“什么?”我诧异了。

指名读,回答:为什么我会有这种反应?

① 觉得很惊讶,没想到刘爷爷条件这么差。带着惊讶的语气再读。

②觉得不可思议再读。

D、课件随机出示:

“你是他干孙子吧?”

“是……是!”

指名读。

省略号表示什么?带着什么再读。

感叹号表示什么?带着什么再读。

想想:我会想些什么?

E、课件随机出示:

“怪不得呢!老刘去年就过世了他临终还念叨:‘认了个干孙子,上省重点……’”

理解单引号用法。

临终念叨的应该是自己最牵挂的人,这位善良的老爷爷一直到死都还牵挂着我。

我的泪水一下子流出来了。

我流泪是因为(引导学生接着说)

我流泪是因为

我流泪是因为

3、 伟大的爱---------重点解读第六自然段。

一个资助了我几年的老爷爷,一个自己条件那么艰苦却依然省吃俭用供我上学的老爷爷就这样走了,我连他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我希望能多了解一下这位可敬老爷爷,于是我来到了希望工程办公室,带给我的却是更大的一分感动。

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五千元”这应该是爷爷多少年的积蓄呀?这需要刘爷爷跑多少条大街小巷呀?这需要他翻遍多少臭气熏天的垃圾堆呀?这需要多少张一毛两毛的票子堆积起来呀?

我全明白了——(引读):“刘爷爷是用自己拾破烂挣来的钱,供我上来着么多年学。”

我明白了,刘爷爷把他毕生的积蓄全都留给了我,用他那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扬起我理想的风帆。

我对刘爷爷充满了感激。

4、 请大家怀着感恩的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回答:当“我”点燃蜡烛的时候,“我”会对爷爷说些什么?

四、 拓展延伸。

如果现在我们身边也存在着面临辍学的小孩子,我们该怎么去帮助他呢?

1、介绍贫困山区的孩子的情况。

上学对于贫困孩子们来说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这个梦让他们渴望。他们连三餐都不能温饱,那读书这个梦就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了贫困不堪的家庭身上是多么得沉重啊!在大山里,一个10岁的女孩小小年纪已经承担起大人应尽的责任了,而我们却什么都承担不起。这个小女孩每天必做的事是洗衣做饭养猪割草,而我们则是读书,这些我们所不会的。还要背妹妹走4.5里山路去上课,山路是崎岖的。山里的孩子上学要走很久的路,阴雨天他们怕摔到碰破腿就在腿上绑一些干草。他们也怕碰破了裤子没钱买。阴雨天,他们不埋怨那层层叠叠的山,想克服重重困难,只想好好学习,是生活给予了贫困孩子勇敢善良、朴实的优秀品质。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资助方案,汇报交流后挑选出可行性较强的方案,落实资助计划。

小组讨论要点:

A、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要讲大话,喊口号;

B、要从长远出发,不能只顾眼前,要预设被资助者将来的上学情况;

C、要从全面出发,不要只想到捐钱。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接受了一次“爱”的洗礼,让我们在感受爱的同时学会了如何奉献自己的爱。因为有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11、心愿

捐款 助学

刘爱心爷爷— 爱心 —我

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达出的博爱精神。

2、了解作者,掌握生字生词。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达出的博爱精神。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字词。

2、简介作者:冰心

二、出示目标

三、新授: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写了哪几种动物?我感受到了哪些乐趣?

马温驯

狗驯良尊重动物

猫活泼关心动物

鸟快乐欣赏动物

虫可爱

2、思考: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的?

(由大动物到小动物的顺序介绍的)

3、重点朗读(7-11)自然段,思考:介绍了鸟的哪些内容?

(学生同桌讨论后回答)

4、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博爱精神。

四、作业:练习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2、体悟语言,积累好的词句。

教学重点:

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情况。

二、出示目标

三、学习新知:

1、结合(7-11)段,思考:课文中怎样描写小鸟一家相亲相爱的情景?为什么重点描写它们?

(从对鸟的描写中,最能体会出存在于动物之间的伟大的爱)

2、体会作者是如何安排内容详略的?

(马、狗、猫、虫)――略写

鸟――――――详写

3、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各种动物给作者带来的乐趣。思考:作不为什么能从各种动物身上感受到那么多的乐趣?

(尊重、关心、欣赏动物,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动物)

4、体会好的句子,积累。

5、朗读课文。

6、谈感受。

四、小结:内容和方法。

五、作业:预习下一课。

《【精品】语文教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